今天,破天荒地,这是首篇用来批判我国教育制度的文章。如果你有兴趣认识当事人眼中的校本评估还有中三评估制(PT3)的话,就赏个脸看看吧!
是的,我最近考完了PT3,也就是传说中与校本评估同一系列的坑爹教育配套,出自咱们亲爱的慕大叔之手,可谓是惊世骇俗之作。
不要太感谢我!承让承让。 |
在这次的考试当中,大致上我对自己的表现都觉得还可以,不算太差,但也没有很信心。除了科学试卷的题目有点坑爹以外,其他试卷基本上都属于中上,不会太难。只不过,正如之前教育部所说的,咱们的试卷题目多偏向于高思维题,正是就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中学生在去年的PISA和TIMSS的测试当中,65个国家里面,我们仅仅排在了52名,还落后了缅甸和越南(如果没有记错这两个国家的话)。政府之所以会如此在意,恐怕也是为了面子吧?我们的经济,无论怎么说,都优越于这两个国家(撇除贪污横行、黑金外流),但是却在教育这条路上开倒车,几乎让这些管理层崩溃。当然,一切都是他们咎由自取。
TOO BAD!!! |
开始进入重点了。照理说,这种高思维的题目,以宏观而言,对我们的国家未来的教育方向以及愿景,几乎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当初校本评估出现的时候,差不多几个月之后,社会上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对声浪,就连教师也几乎搞起了大革命,纷纷以公务员的身份跳出来大声反对他们的雇主。
而这个时候,也有学生开始站出来反对了。他们怨声载道,认为说评估方式太难,太麻烦,根本就不应该实行,这样只是误了他们的前程。其实简单说一句,他们只是嫌弃题目不会做而已,根本与社会上的声浪截然不同。
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同学。呃……其实我们关系也不太好。她这个人基本上脾气相当不好,说话也很毒舌,但是最令人反感的是,她自命清高,以为自己基本上很有资格去批评任何她觉得不对的东西。同时,她也认为自己所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甚至,她根本就看不起一些被他批评的事物。
那时我听见她与她母亲之间的谈话。(刚考完PT3的时候)
“轻松了咯!考六科,四天就好了。”她妈。
“反而考更多,还要考什么心理测验和职业选项。没有脑的政府!”
“可是都没有考历史和地理料嘛~”
“结果我们还做麻烦到要死的project,没有脑的啦!”
这个应该帮得上忙…… |
我当时心里就一边吐嘈,这个家伙满嘴都是批评这个教育制度的不好,但是提出的原因却过于小孩子气,仅仅因为考更多,更繁琐,就判定这个教育制度不好,这是她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没有从其他方面去思考。不怪她。她本来就是这么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多方面思考。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来好好探讨这个教育制度本身的好处和坏处吧!看看到底我为什么身为跟她同龄的同学,但是却如此鄙视她的看法。
首先反驳她的看法。她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一个教育,但是却没有从更宏观的角度去评定这个教育的优劣。当然,这是人之常情,毕竟她
从宏观而言,老实说,这个教育制度是非常值得嘉奖的一项制度。根据政府的说法,校本评估本身是参考教育大国——芬兰的教育制度而研究出来的产物,目的就是栽培德智体群美的学生,而且是身体力行,并非如之前的填鸭应试制度。理所当然,作为配套之一的,就是确保学生在身心上都达到平衡健全的发展。
但是,各位可能有所不知的是,这项教育制度当初实行的时候,是完全废除考试的制度,改为随堂评估的方式,教师每完成一堂课,就会随之进行测验,总共分为六个等级(Band1-Band6),每一项评估中的试卷将会随着等级而增加其难度。到了第六级,也就是最高的一级,学生往往被要求要进行课堂呈现、戏剧表演、学术性文章,甚至是义卖会等等,总之就是很难达到的一个等级,几乎的共同于刁难学生。我还记得中一的时候,第六级是要我们发明一个数学算式嘞!不过,由于难度随之增加,因此达到要求的学生,几乎都是万中选一的精英。当然,究竟执行起来如何,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另外,教师被要求要时时刻刻评估学生的表现,主要就是确保学生在身心上平衡发展。(很贴心对吧?)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好的教育制度,尤其是刚刚被推行的时候,一切总是那么美好,毕竟只是所谓的愿景。
这个赞哦! |
但是,用来取代应试制度和初中评估考试(PMR)的校本评估,后来经过修改,又出现了所谓的考试,也就是今天的中三评估制。我们暂时搁着所谓的执行力和政府朝令夕改,在执行上的偏差,只看这个考试制度本身的初衷和效果。正如我所说的,这个考试制度是为了提升中学生在思维上的进步,也是为了减少“背多分”的考试机器,并且真正训练学生成为具有独自思考能力,并且把知识变成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能力。而这个考试制度,事实上就是取代了初中评估考试,可以说是进阶版的政府统一考试,同样是用来为进入高年级时的学生,分配成文理两科不同的源流。
配合这整个教育制度的配套,政府也举行另一项测验,也就是心里评估和职业选项。主要是为了检测我们的心理素质如何,性格如何然后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借此,政府也比较容易分配文理两科,但是我有点担心以此为借口把部分成绩好+对数理有兴趣的学生,放入文科。希望这一切不会发生。不过基本上来说,这也算是相当不错的测试,至少让学生知道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同时也让父母及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比较了解,比较得心应手。
而在我们中三结束的同时,我们将领取四张成绩单……或者是奖状。没记错的话,是咱们中三评估制的成绩、校本评估中达到的等级、课外活动与运动还有我们的心里测验与职业选项。总的来说,撇除其他执行上的问题,这个照理说,是一个非常完善的制度,除了大班制的问题。
这些就是大部分中学生所没有考虑到的,校本评估背后的好处。现在,是时候想想为什么我会反对,还有为什么其他社会人士会反对了。
首先据我所知,当年教育局从到芬兰考察到研究,就花了五年的时间;再进行实验,就花了三年,总共五年。但是在这五年里面(除非我所知是错误的),教育局却连最基本的评估标准都没有做出来,几乎让老师疯狂,父母抓狂,学生撞墙。在没有任何评估标准的情况下,许多老师都不得不依据自己的经验和主观的专业判断来给予学生应得的等级。正因为如此,父母开始担心老师因公徇私。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在审核一个学生应得到什么等级的校本评估里,一个科目的纸面作业就多打了上百份,有些甚至超越200份。我们暂时不论学生必须被给予三次的尝试机会,只谈一次机会就好了。试想想,在这之前,我国实行初中评估考试(PMR)的时候,不少科目的老师都没有办法在考试来来临前详细地把课程教完,最终只能选择跳跃式的重点教学,不少原本被记录在课程纲要里面的实验都无法让学生进行,甚至是三语教科书里面的一些课堂活动也没办法进行。这还没关系,毕竟当时使用的是应试制度,无可避免就是如此。
但是,在实行了校本评估之后,所有课程纲要里面的实验、课堂活动都必须要进行,因为这些都被涵盖在校本评估的纸面评估里。但是还远远不够,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这些纸面作业必须在学校完成,也就是利用老师上课的时间来进行。之前没有这些繁琐的纸面作业+跳跃式赶课程都没有办法好好教完所有的课程了,现在有了这些纸面作业,还要进行每一项实验、活动,还要给学生三次的机会尝试达到等级,根本就没有可能在限定的时间里面完成。
因此出现了以下的情况。
2.1:教师剥削学生应有的三次尝试机会,一次定生死。
2.2:教师剥削让后进班学生尝试更高等级的尝试机会,永远没有得到第六级的机会。
2.3:教师直接把答案当笔记给学生,让他们快速完成一些比较低等级的纸面作业。
2.4:教师自行删减纸面作业的数量,或更改里面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评估。
还有很多很多……
以上种种的问题,看起来似乎是老师的问题,但是老师却是最可怜的中间人(撇除一部分面目可憎,可以刁难的老师的话)。他们必须遵守校方以及教育局的指示,让学生进行评估,但是又要在限定的时间里面把课程教完,有时甚至还要被校方职责为什么在自己的看管底下,竟然有N位学生没有完成某个等级。进退两难,学生却成了最无辜的牺牲品(我是其中一啦!T^T)
第三,文书工作繁琐,网络问题让教师集体失眠。在过去的报章上,都有出现过因为网络十分缓慢,导致教师必须三更半夜起来输入学生的成绩,间接影响了教师的生活。但是,这仅仅只是轻描淡写的网络问题,整个输入的方式才是真正的麻烦。在每一个等级、每一课当中,纸面作业绝对不止是一份,而是很多份。当然,如果只是如此,就不会称为繁琐了。教师要做的是——把每一位学生在每一个纸面作业的成绩(达标与否)记录下来,然后再上网,逐个逐个输入。校本评估的理想班级人数是20人,但是在我国,根据全国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的表示,平均一班35人,有些城市里的学校,甚至多达40至50人。一个老师假如教一个科目,需要教导三个班级,每一班都有30几人,纸面作业多达上百份……
老师,你真伟大!
终于有人理解我的痛苦了!!!(都教授也是老师吧~) |
第四,教育部朝令夕改,师生的适应永远赶不上慕大叔说话的速度。事情是这样的。当年我们开始实行,但是反对应试制度的声浪却此起彼落,直到令教育部开始动摇,然后又再拿我们开刀。我记得,在我中二那年,也就是去年,当时接近年尾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从学校、补习老师打听到,政府打算恢复应试考试制度,但是如何进行则至今还没有定案。后来,老师受到一些说法语教育局的指示,在该年的年终考试中,利用了政府所告诉他们的考试制度出题。当时,历史还有地理仍然被列为必考科。
但是,到了今年年头之后,我们所知的,也已经逐渐习惯的格式却又再次遭遇变化。这次,政府的说辞就开始一次又一次地前后矛盾,甚至是百花齐放。从年头开始给老师的模糊说法,到后来的变化莫测,都让校方和学生一个头两个大。甚至,当时还一度传出之前PMR中没有被列为必考科的科目也纷纷必须应考(比方说体健、美术、音乐、道德、公民)。教育局的说辞搞得所有人人心惶惶,就连我们的考试格式也变化莫测,往往让我们在不断地变换当中,随着也是有点懵的老师,努力适应着考试格式。如果没记错,当时教育局一度搁置校本评估这个制度,并且开始全面研讨,足足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但是两个月之后,一直拖到了六约中旬,所有的考试模式才开始有了定案。
当时,我们只剩下最多4四个月的时间准备与适应。
于是,中三评估制就出来了。
假如说,这个考试制度本身与初中评估考试(PMR)的格式差不多,我其实不太需要太多的时间去适应。但是,很可惜的是,咱们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填鸭式,导致学生都缺乏了思考能力,或者说“更高层的思考能力”。这次的考题,则是大部分都是高思维技能,完全无选择题,倾向于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的格式。长远来说,这真是个福音!
但在四个月里,这对我们简直是惩罚!
第五,历史地理评估方式不明智,备受质疑。当时政府一宣布确定了考试模式之后,就很多人开始质疑为什么历史(Sejarah)和地理(Geografi)没有被列在笔试考试的必考科里面,而是以完成作业的方式(PROJECT)来替代笔试。
(是这么一回事的。这两个科目,根据我今年的切身经历,因为不知道明年是否还会再换,两个科目都分别以不同的主题进行考察和研究,然后完成一份类似报告的project。印象中,历史的是《种族之间的团结(Perpaduan Antara Kaum)》;地理则是《我住家附近的环境污染(Pencemaran di Sekeliling Kawasan Tempatan Saya)》。历史基本上没那么麻烦,只需要找好资料,把报告或者文章写出来就可以了;倒是地理,竟然要我们拍照为证,还要记录数据,甚至作问卷给附近的居民填写,又或者访问当地的居民。两者倒是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得到的资料媒介都必须由至少三个组成,也就是说,除了网络,我们还得找其他的媒介。然后,这一切的一切,都必须在两个星期,六节课,三个小时里完成。当然资料可以在家准备好,但是呈上去的作业则必须在学校以手写完成。)
同样的,从长远来说,让学生进行类似的作业是一件好事,但是要用这个作业来决定学生三年来所学习的知识是否被吸收,或者换句话说,用来决定学生要进入什么源流的话,是真的过于草率。以下有几项质疑:
5.1如此冗长,而且需要非常详细的作业,要如何短短三个小时、以手写完成?
5.2为什么要定下如此为难考生的时限?
5.3这两份作业要如何用来评定学生对这两个科目的真正理解?
5.4地区上的差异,要如何确保对所有考生都公平?
5.5倘若某个地区没有环境污染怎么办?制造污染吗?
5.6要考生从不同的源流获得资料的目的在于?
六个问题,是我想太多了吗?
大致上看来,这些就是我反对校本评估还有这个中三评估制的原因。不是本质上,而是在执行上。当然,有些执行上的问题,也大大影响了这个制度的本意还有原效,甚至引起了反效果。如果各位有留意的话,当初实行校本评估也是要学生多思考,一实行就是三年,但是去年在PISA、TIMSS里面,我们不进反退,是为什么?
从本质上而言,这是很好的制度,但是实行上,却有待改进。不,是很多需要改进。因为执行上的问题而影响了政策本质上的好处,并不只是在这项教育制度显现而已,而是几乎在所有的政策当中都隐约有这腐败的影子。
为什么我们会是第一批白老鼠?那是对我们的惩罚吗?我们犯了什么错?中三考生的原罪。
为什么拿人民开刀?那是对人民的剥削吗?人民犯了什么错?
唉,那都是我们的原罪。